兰州新文广数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联系我们

订票电话:09318623786

 
您的位置:主页 > 最新动态 >

兰州大戏三伏天感动秦安乡亲

发布人:lzyyjt 发布时间:2016-07-29 15:25 浏览:
    这里没有富丽堂皇的剧场,有的只是百姓家门口简易的露天舞台;这里没有身价不菲的明星大腕,但他们的出场绝不比明星大腕的呼声低,甚至在这里拉运演出道具的车辆都用的是农村的拖拉机。没错,这就是每年都会有的送戏下乡活动,主角就是来自兰州演艺集团旗下兰州戏曲剧院的全体演职人员。
7月24日上午,兰州戏曲剧院演员团、民乐团以及舞台美术工程制作部的八十多号演职人员从兰州出发前往秦腔的发源地——天水,进行为期半个月的送戏下乡活动,25场演出将分别在天水市秦安县叶家堡村和白鹤寺上演。
     一天三场长达十小时高强度的演出让演员们精疲力竭,持续的高温令很多演员出现中暑现象,严重的甚至在刚演完戏后下台直接出现呕吐现象,被三五个人搀扶下场。一出戏下来,被包裹的里三层外三层的戏服把演员可是折磨得够呛,不仅戏妆全花了,脱下来的戏服可以拧出水来,可戏曲演员们说起这些不容易,总是轻描淡写,一句“习惯了”成为演员们挂在嘴边的口头禅,即便在这样酷暑难耐的三伏天,演员们只要扮上相,就都以最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演出中,只为不让乡亲们失望,给台下观众送上一场场高质量的秦腔演出。
    跟随演员团一起出发前往天水演出的还有戏曲剧院民乐团的演奏员们。演出过程中,台上往往一出折子戏要唱上半个多小时,有的甚至长达一个小时,一场演出下来,在侧台的演奏员们一坐就是三四个小时,根本没有上厕所的时间,所以很多演奏员们都不敢喝水,可以想象在这样闷热的天气里,尤其在晚上的演出中,再加上台上灯光炙热的“烧烤模式”,本就不大的舞台侧幕,挤满了演奏员们,坐一会儿都能令人喘不上气的小小角落,民乐团一坐就是一天,这种敬业精神真的值得尊敬。 
    在全天的演出当中,排的满满当当的演出曲目令演员们连吃饭时间都很难挤出,在其中一场演出中,演职人员只有中午半个小时的用餐时间,饭菜都来源于当地农家百姓,他们自发为演员做饭,村上还在这酷暑难耐的三伏天里为演职人员送上当地的西瓜和桃子以表心意。村民们感动于演员们的敬业精神,而我们的演员也同样被当地这种淳朴的民风民情所打动,更加卖力地演出。
    “爬高上低”、“东奔西走”、“马不停蹄”这样的词汇用在我们舞美队一个个“汉子们”身上那绝对是最恰当的褒奖。持续的高温,连续的工作,止不住的汗水不仅浑身上下湿透了每个演员的戏服,也同样浸透了这些幕后英雄们的衣衫,默默辛勤付出的这些“背影”是值得每一个人尊敬钦佩的,正是因为有了这群纯爷们的“保驾护航”,才能得以保障演出的顺利进行,第一时间解决现场舞台技术方面各种突发状况,一个个汗流浃背却没有一句怨言,看到场场观众爆满的壮观景象以及百姓们期待的目光和观众席一次次发出的叫好声和呐喊声,这群在艰苦条件、重要岗位且不善表达的纯爷们此刻内心只有一个声音,“值了”!
此次天水之行秦腔演出的一大亮点就是首次采用LED大屏配合演出,丰富多彩的大屏特效令在场观众都惊呆了,全新的舞美设计,新颖的演出模式,让在场观众大呼看的过瘾,看的尽兴,乡亲们表示从来没有看到过这样精彩的秦腔演出,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能听上一场专业演员的演唱已经很满足了,更何况演出现场还请到了梅花奖获得者窦凤琴、张小琴,西北花脸王张兰秦,著名须生张安学、王鸿斌、蒲健民,优秀花脸姜甲利、杜栓科,著名旦角张丽,名丑何应虎以及兰州戏曲剧院一批青年优秀演员同台献艺,精彩绝伦的演出引得台下观众叫好声不断,这样的名家来到小小县城献唱,让当地百姓受宠若惊。
    从早到晚,人山人海的戏迷票友把不大的演出场地里三层外三层围得水泄不通,每场演出上万群众高涨的热情,不住的呐喊,狂热的欢呼,雷鸣的掌声,就是这些最质朴的农民朋友们给予演员最好的回馈。折子戏《白逼宫》、《打銮驾》、《二启箭》、《背媳妇》、《打镇台》、《断桥》,本戏《狸猫换太子》、《廉吏于成龙》、《清风亭》、《出五关》、《黎秀芳》、《窦娥冤》等让天水戏迷们大饱眼福。 
    随着经济的富裕,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城市里的百姓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电视、电影乃至更新颖的新传媒载体不断丰富着普通老百姓的文化生活,而对于那些偏远地区的农村百姓们而言,送戏下乡的惠民活动不仅给他们单调的生活增添了更多的文化色彩,也让文艺院团真真切切的将走进基层,走到百姓中去的口号落实到实处。不仅如此,此次兰州戏曲剧院的送戏下乡之天水之行,在传统秦腔演出模式中结合了全新的舞美高科技手段,将剧场演出模式一比一“神还原”到条件艰苦的农村戏台上,可以说是一次全新的尝试与突破,也让农村百姓在自家门口体验到了视觉与听觉的双重享受。
    兰州戏曲剧院院长李皖秦表示, 此次演出获得了当地政府及广大村民的交口称赞。这种接地气、贴近老百姓生活的文艺演出能多多举办成为当地百姓心里的期盼。戏曲下乡文化惠民工程为老百姓带来了欢乐,满足了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活跃了农村文化生活,从而为更好的构建和谐农村,建设新农村,繁荣新农村文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李皖秦说:“这次天水之行演员们十分辛苦,尽管在这种十分艰苦的条件和极端的天气下,我们仍然做到保质保量的完成演出任务,要感谢各部门的通力支持和配合,更要感谢这些一如既往支持秦腔的戏迷朋友们,再苦再累再难,我们都将继续把秦腔传承下去,发扬光大,只要还有观众听,我们就将继续唱下去,不能让老祖宗留下的艺术瑰宝就这么没落了。”
    秦腔,中国西北最古老的戏剧之一。具有8000年文明史的天水,是秦腔的发源地。秦腔,是唱出了人生酸甜苦辣、经历人生沧桑沉淀下来的古老艺术。我们总在思考一个问题,秦腔的未来到底会是怎样?只有亲自下到基层,来到农村,走进百姓,他们就会告诉你答案,因为在这里,秦腔的未来还是大有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