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懂到懂再到热爱 ——访豫剧表演艺术家周桦发布人:lzyyjt 发布时间:2016-08-19 16:07 浏览: 次
周桦和豫剧表演艺术家马金凤合影 《秦雪梅奇缘》饰演秦雪梅 周桦剧照饰演柴郡主 现代戏《山月》饰演山月
周桦,出生在上海,籍贯浙江宁波,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任兰州戏曲剧院副院长兼豫剧团团长,兰州市文联副主席,甘肃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周桦早年受教于豫剧教育家、国家一级编剧李战,后拜著名表演艺术家马金凤、陈素真、张宝英为师,主攻青衣、闺门旦、花旦。先后获得第十三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甘肃省“五个一工程”突出贡献奖;首届中国豫剧艺术节“优秀表演奖”;第四届“香玉杯”艺术奖;甘肃省首届“德艺双馨”文艺家;“甘肃省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第二届甘肃戏剧红梅杯导演一等奖”。
豫剧,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在兰州非常受欢迎,而正是在这个时间段里,一个在兰州的上海人把豫剧唱出了名堂,这就是梅花奖得主周桦。
周桦1958年出生于上海,10岁随父母支援大西北来到兰州,1974年,16岁的她不顾家人的反对考进了兰州市豫剧团。周桦回忆说:“我小时候非常喜欢唱歌、跳舞,没有接触过戏剧,所以认为戏剧就是唱唱跳跳,非常适合我,因此听说兰州市豫剧团招人时满脑子就是想考进去。我家里没有人从事过文艺工作,因此大人们都不同意我干这一行,尤其是我的祖母非常反对。但我喜欢唱、喜欢跳,这就是我的梦想。”
对于歌唱和舞蹈的热爱,让周桦走进了兰州市豫剧团,但迎接她的并不是想象中的唱歌、跳舞,而是苦的让人流泪的基本功训练和学习完全听不懂的河南话。周桦告诉记者:“我是上海人,在兰州又生活了6年,上海话、兰州话没问题,但河南话听不懂更不会说,因此进团第一件事就是学说河南话。记得进团的第二年,团里就把我们这一批学员送到河南开封,和当地戏校的学员一起练功、一起吃住、一边学语言。周日放假我就到商店里去听、去学,就这样一点点的学会了河南话。除了学说河南话,最苦的就数练功了,我进团时已经16岁了,这个年龄对于戏曲学员来讲有些偏大,身体条件和师弟、师妹们没法比。练基本功时,老师经常让我们围在墙边劈叉、拉筋,有时老师给搬腿,学员们都疼的哭。记得进团第三个月时要进行小考,当时很多同学下叉都能下去,我下不去,感觉很没面子。我又十分要强,哪做不好心里就不舒服,蒙着被子哭过很多次,之后就是一次次的苦练。其实我知道,当时团里收我就是想让我跑龙套,当群众演员,但我想即便是跑龙套,也要跑好啊。那时虽然很苦,但家里人给了我很多的鼓励,他们经常告诫我既然选择了就要好好学、好好练。”
痛苦之后,自然会有回报。周桦在经过了艰苦的学习后,迎来了学习期间的第一台戏《红灯记》,戏里她饰演的是李奶奶。周桦说:“学员里我岁数大,而且个子高又胖,就让我演老旦李奶奶。因为这是我学生时期的第一台戏,因此我非常重视,下了很大的功夫要将角色演好。《红灯照》也是我们这些学员正式排演的第一部戏,演出后效果很好,给我们这些年轻学员打足了气。而我第一次当主演的戏是《白蛇传》,我在戏里演后半部的白蛇。记得那大概是1978年前后,首场在兰石厂俱乐部演出,当时一下子就轰动了。有了这次作为主角的成功演出,我渐渐开始懂得豫剧了,尤其在得到观众和团里的认可后,开始真正喜欢上了豫剧。演了《白蛇传》后,我们受到更多地关注,戏多了起来,之后我主演了《穆桂英挂帅》、《桃花庵》、《秦雪梅吊孝》、《宇宙锋》等。”
西固柳泉乡的村民传统上喜爱的戏剧是秦腔,但当周桦带着她主演的《秦雪梅吊孝》在这里演出几年后,豫剧就在这里扎了根,那些喜欢豫剧的戏迷也都成了周桦的粉丝。周桦告诉记者:“通过几年的演出,乡亲们喜欢上了豫剧,几乎每年都邀请我们去演出,并且要点戏、点演员,我主演的《秦雪梅吊孝》成了必点戏。记得有一年春节前,为了看秦腔还是豫剧还进行了投票,最终还是请了我们团去,并且点了《秦雪梅吊孝》。当时我心里有点忐忑,大过年的演个悲剧,农村有讲究会不会怕不吉利,但当地人就要看,因此几年里我都会在这里为乡亲们演《秦雪梅吊孝》。”
1992年,周桦在河南举办了个人专场演出并参加了“香玉杯”的比赛,她的表演给河南的同行、戏迷、专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最终她获得了“香玉杯”奖,这是河南豫剧的最高奖。1995年,兰州市组织“三团五戏”进京演出,周桦主演了《日月图》等戏并参加了“梅花奖”的评选,1996年周桦获得梅花奖,这是对她为豫剧多年来付出的最好肯定。周桦说:“不敢说取得了什么成就,与许多戏曲艺术家相比还差得很多。但能走到今天这一步,除了自己的付出外,更多的还是要感谢我的那些老师。我最不能忘怀的是著名戏剧教育家李战老师,他当时给我开了很多‘小灶’,并督促我对豫剧各派剧目进行学习,这为我以后的演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80年,‘豫剧大王’陈素真来兰演出时,我有幸与陈老师同台表演,之后老师给我亲授了陈派代表剧目《宇宙锋》并收我为徒。1983年,我在上海见到了豫剧大师马金凤老师,陪她在多地进行了演出,而马老师对我的肯定是在我唱完《花打朝》后,马金凤老师当时说‘乖,以后可以挂老师的牌子了’。”
获得“梅花奖”后,周桦步未停、气未懈,她又以更大的热情和责任投入到了艺术事业之中。她牢记作为一名“梅花奖”演员应有的责任和义务,艺术上一丝不苟,表演中声情并茂。随着艺龄的增长,舞台实践的丰富,文化素养的提高,周桦塑造的人物形象越来越多,对自己的表演也越来越严格,每饰演一个新的角色,她总是在深刻理解和分析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时代背景的同时,发挥着自己的特长,用情用心把戏演好。2003年市豫剧团排演了新戏《山月》,周桦担任主演。2005年《山月》参加了第八届中国戏剧节,反响极好。2011年在郑州第二届中国豫剧节上,《山月》获得了“优秀剧目”奖,周桦获得了“优秀表演奖”。
周桦已经退休几年了,因为儿子在上海工作,她也是两头跑,用她的话说:“以前精力都放在了事业上,现在有时间了也该多照顾家人。”虽然周桦将精力转向了家人,但她并没有因此放弃热爱的豫剧,她告诉记者:“从不懂到懂再到热爱,豫剧陪伴了我四十多年,让我放弃根本做不到。现在如果有演出需要我,我还是会全力配合。我和全国各地的很多戏迷都有微信联系,以前没有时间
与他们交流,现在属于我自己的时间多了,我会多和他们接触,聊聊豫剧。其实,我一直都没有离开豫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