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新文广数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联系我们

订票电话:09318623786

 
您的位置:主页 > 最新动态 >

兰州排了部秦腔版《廉吏于成龙》 说的就是反腐

发布人: 发布时间:2017-04-27 14:20 浏览:

 

 

    时隔 3 年,继秦腔《夏雪》成功立上舞台之后,兰州戏曲剧院倾力打造的《廉吏于成龙》再一次给金城戏迷带来了惊喜,首演两场演出中座无虚席,饱含着正能量的故事剧情加上演员们的精彩演出赢得了满堂喝彩。
" 我觉得这个戏有三个亮点。" 王正强总结精辟、简练:" 第一个亮点是倡廉。倡廉的代表就是反腐,所以正能量是比较足的。第二个亮点是这次移植彰显出了秦腔的鲜明特点,演员在表演上、节奏上还需努力。第三个亮点是整个舞台呈现比较满意。但是,整个戏还是需要再增加爆发点,以进一步调动观众的情绪和注意力。"
 
    " 这出戏很不错,选择这个剧本来进行二度创作是对的,没有好剧本时移植就是最好的选择。" 陆淑琦表示:" 根据我几十年来的经验,各种戏曲其实都是互相借鉴、互相学习。这也响应了我们党倡导百花齐放的文艺路线,而且京剧的渊源就离不开秦腔,这条寻求发展、传承的道路是对的。"
 
    " 戏曲演出看的就是角儿,没角儿看谁啊?" 她说:" 首演演员阵容很不错,戏曲在甘肃的发展很不容易,兰州戏曲剧院还能成功地排出这一台戏已经很难得了,没有主创和演员的携手付出是不可能的。单就这个剧本,放在别的团真不一定能演得了。特别值得称赞地是,这个戏从头到尾的打造基本是自己人完成,这充分证明了兰州戏剧艺术的发展还是积累了实力的。"
 
    向高峰递进的艺术实践
 
    " 去年在中国第十四届艺术节上看到了晋剧《廉吏于成龙》,所以我就特别想看一下秦腔的《廉吏于成龙》,这一次终于如我所愿。" 严森林激动地表示:" 这台戏彰显了清吏廉洁、崇德向善,是讲良心的一台好戏,我们用秦腔的表演艺术形式,实现了地方戏曲高台教化的社会功能。而且,之所以受到观众欢迎,主要是生动诠释了中国传统文化深层次的东西,就像最近热播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一样,同一种精神财富满足了不同欣赏品味的需求,符合中国传统文化和观众的欣赏习惯。"
 
    " 这是一部反映当下兰州秦腔高水平的优秀剧目。" 他肯定地说:" 这部作品有力地告诉了人们,兰州秦腔不仅有过记忆犹存的辉煌历程,也拥有了今天向高峰递进的艺术实践。近些年来,兰州演艺集团对戏曲剧院的发展建设进行了大量地投入,再加上全体员工以及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才有了舞台上这大气的表演,具有很深层次的意义。从画面看色彩很丰富,也很柔和,整个舞台的调动体现出鲜明的戏曲化,整体呈现感到有大团的范儿。"
 
    记者了解到,秦腔《廉吏于成龙》的打造可谓极其耐心,很长时间里全团上下都是关起门来坚持不断打磨、排练,直到所有人都明显感觉各方面比较成熟,再信心百倍的开始推向舞台和市场。" 这个戏的投入绝不能浪费,一定要把它打造成一个既能在城市演出,还能承担巡演、下乡的经典好戏。" 国家一级演员、兰州戏曲剧院艺术总监、兰州市戏剧舞蹈家协会副主席李皖秦坚定地说。
 
    有生命力的作品才算成功
 
    " 排这个戏,就是在一个成功的平台上去寻找我们自己的成功。" 该剧导演、国家一级导演欧阳明一语道破了移植的最大优势。" 先前已经有了《曹操与杨修》在北京、上海、厦门的轰动,为本土戏曲艺术的移植再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移植还有个最大的好处,就是有利于院团的建设和演员的培养。" 他说:" 梅兰芳最像梅兰芳,尚长荣就是尚长荣,梅葆玖最像的也是他自己,绝成不了梅兰芳。名家大师永远也不可复制,但是他们创造的这些东西是可以去学习的,这对各地院团的未来建设有着很大帮助。"
 
    该剧的移植中,京剧版的花脸变为了秦腔老生,老生角色又变为了花脸,而这样剧种、行当的变化,又进一步使得人物塑造也有所调整。细细品来,移植两个字又谈何容易。
 
    " 我们既要变还要像,既要移植还要突出秦腔特色。" 欧阳明告诉记者:" 剧种本体要保留,否则不叫移植,而且既要‘移’的过来,还要‘植’的下去,最终成就一部具有生命力的作品才算成功。简单说,好的不能变,又要有秦腔的特色,这就有很大的难度。"
 
    首演中,台上全体演员的卖力毋庸置疑,整场演出的顺利、圆满也全仰仗于此。" 还有很多不足、不尽人意,领衔主演蒲建民在台上地倾力付出感动了台下所有观众,到最后嗓子都差点因为用力过猛而唱‘劈’了。" 欧阳明感慨地说。
 
    " 新版 " 秦腔彰显收放自如
 
    " 非常高兴看到了兰州市打造的这部大戏,我为此表示衷心地祝贺和感动。" 戏剧评论家、国家一级编剧肖女美鹿表示:" 兰州作为省会城市,其院团的整体水平在人们和粉丝心目中的地位绝不亚于省级院团。虽然到今天有的院团已经不存在了,但毕竟曾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起到过省会院团所应有的龙头导向作用。这部秦腔作品的问世,又一次证明了这一点,我也因此看到了这个院团的不断提高。"
 
    她说:" 以前人们对秦腔也存在误读,认为秦腔就是粗犷、豪放,就是吼,而这个戏带来的耳目一新恰恰表达了秦腔也能收放自如,长远的目标必然是需要让更多的人都喜爱秦腔。实际上,传统的东西在传承的时候,不仅把好的传了下来,有些糟粕的部分也传了下来。"
 
    " 演员只要演到自己爱演的角色,他自然身上就会发挥出来,而不是一味的去邯郸学步。" 省文化艺术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周琪表示:" 有个印象深刻的亮点就是大型的交响乐团配乐,但这是一把双刃剑,成败都在它,所以一定要把握好和传统戏曲的结合。"
 
    还不够美、不够好、不够顺
 
    " 有些唱段还不够美、不够好、不够顺。" 研讨会并非流于表面地称赞、叫好,专家们在这场极为务实地交流中更指出了剧中尚存的问题,王正强说:" 个别的高音的设置有待商榷,是不是需要把握在有效音区内,这样既能增加悦耳的效果,又能降低演员的压力。粗犷绝不是秦腔的唯一代表,它的很多旋律也非常美,万万不可一概采取粗犷式的表演。"
 
    " 这个戏演了 2 小时 45 分,按常理有些长了。" 严森林告诉记者:" 我建议把这个戏再精打细磨一下,把一些琐碎的、过场戏的时间放到重点场次去。把握的原则,是有戏则长,无戏则短。"
 
    " 感觉戏长应该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一开始没有立刻把人吸引住。" 肖女美鹿直言不讳地指出了症结所在:" 我觉得戏还可以压缩,特别是开始的部分需要再琢磨一下,再紧缩一些,要争取一开场就紧紧把观众抓住。我曾经看戏都忘记了饿,一天看三场也不觉得累,就是因为戏好,能把人心一下子抓住。让观众更快入戏,不要拖沓,这是关键。"
 
    " 甘肃秦腔是以生和净为主的,所以这个路子是对的。" 周琪说:" 但是有些框的过于死了,造成演员没有发挥出应有的特长。要记住一点,导演走了戏最终是要留给演员的,最终的好坏都是舞台上的事。选择这个戏没错,但还是要好好净下心来打磨。"

 
 
兰州日报全媒体首席记者 李 超 文 /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