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盛的需求与低迷的消费:转企改制的文艺院团如何生存?发布人:lzyyjt 发布时间:2023-08-12 20:42 浏览: 次
持续了一个多月的第四届兰州艺术节已落下帷幕。艺术节以文化惠民为定位,多梯次的票价与多样化的剧目让观众拍手叫好。
本届艺术节的举办,让主办方感受良多:观赏需求不断增加,文化市场发展潜力增大。同时,剧院类的文化消费市场略“不给力”,一些受众尚未形成文化消费习惯,接受市场化票价的能力和意识较弱,更习惯寻求赠票或免票方式看演出。这对完成转企改制不久的文艺院团持续发展提出了挑战。
文化市场发展潜力大
在兰州市委市政府主办,兰州市委宣传部、兰州市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局、兰州演艺集团承办下,来自全国7个省份的11家艺术院团为市民在过去一个多月奉献了25场演出。
甘肃省文联副主席、兰州演艺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介绍,本届艺术节秉承前三届艺术节的传统,引进了一批国内最高水平或最新创作的剧目。一方面用以满足兰州市民的文化生活需求,另一方面也能使本地艺术院团得以借鉴,提升创作和培育新剧目的能力。他说,当前,观众对舞台艺术的欣赏需求很旺盛。就拿艺术节上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梁祝》来说,主演茅威涛是全国演艺界的大腕,现场爆满不说,还有粉丝团专门从成都、绍兴等地赶来。
文化市场发展潜力正不断扩大,不同年龄段不同群体的观众文化需求不同。相对来说,歌舞类艺术的观众群体比较宽也比较年轻化,黄梅戏、越剧、秦腔等传统戏曲更受中老年人青睐。因此,艺术节考虑不同观众群体的需求,想方设法组织多种样式和风格的剧目。
文化消费意识有待提高
本届兰州艺术节的执行票价从480元、380元、280元、180元到80元不等,相比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高票价,兰州有市民表示认可并能接受,但也有市民认为即使是80元的最低票价也贵了点。
兰州市民任先生是第二次看经典舞剧《丝路花雨》。“和十年前比,票价肯定涨了,但毕竟化妆、灯光、音效、舞蹈等舞台效果都比以前进步多了,80元就能看到如此壮观的现场,很值。”他希望这种高雅艺术在艺术节外也能日常性地回归大众。
今年70岁的兰州市民张大爷很喜爱秦腔,但在4月15日“陕甘名家秦腔专场”演出时,他在门外踟蹰不进。“80元对我来说看一场还行,但那个座位太靠后了,看不清。”
张燕是兰州一家民办培训机构的老师,尽管每个月工资有2000多元,但她还是觉得80元的票价有点贵。“机会是挺难得,但平时生活上的各项开支很大,80元看一场戏还是有点心疼,如果有赠票的话,就最好了。”
记者了解到,不少前来的观众表示只有在获得赠票的情况下才会考虑观看,除非剧目特别符合自身需求且水平一流,才愿意自掏腰包。
兰州演艺集团工作人员燕兵介绍,80元的票价按市场化水平来说,对于多数达到正常收入水平和有观赏欲望的市民来说应当能接受。由于艺术节以文化惠民定位,本土剧目《丝路花雨》《大梦敦煌》票价最高只定为280元,如果按市场化标准,这两台代表中国舞剧艺术成就和市场荣誉的戏,最高票价至少应不低于480元。
燕兵表示,从兰州等欠发达地区的演出市场来说,市场化程度有待提高,观众的文化消费理念更有待转变。“兰州舞台艺术的市场票价在全国来说属于低端价格。280元对有消费能力的人来说,用来吃喝不觉得心疼,但买票消费文化产品就舍不得。人们往往忽略了文化产品的商品属性,忽略了高端文化产品的劳动价值和运营成本。”
兰州文化消费市场的“不给力”还是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及老百姓的收入水平有关。比如,《大梦敦煌》每年在兰州演出的场次明显少于在外地市场的场次,这并非院团安排的问题,而在于本地市场的接受程度有限。
院团持续发展需多渠道探索
针对文化消费市场较低迷的情况,他们一直以来通过剧目建设和艺术表现的与时俱进,积极挖掘市场文化潜力,抓住观众。这方面各地已经有了很成功的探索,像青春版昆剧《牡丹亭》、上海的白领话剧,很受欢迎,观众都是年轻人。这两个艺术种类的观众群原本不是时尚群体,但院团敏锐捕捉到了市场变化,赢得了市场。
如今,很少有年轻人会主动走进剧场观看传统戏曲。例如秦腔的观众严重老化,虽有需求但很有限,甚至出现萎缩,连农村里的年轻人都不看秦腔了。这里有很复杂的社会原因,例如城市化进程和流行文化对地方传统艺术的冲击,剧目和艺术表现本身的问题等等。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观众是需要培养的,也是可以培养的。他说,这次茅威涛老师率浙江小百花越剧团走进校园,给大学生讲解和示范戏曲知识,效果就非常好。培养观众、培育市场需要靠举办艺术节、音乐节等形成“集中攻势”,造成声势,造出气氛。
甘肃是文化大省,要让甘肃也成为文化消费大省,甘肃文艺院团也需要加强市场营销能力。“虽然我们也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促销,通过团体票和折扣的方式惠民等等,但院团的市场化手段目前还不够熟练,销售手段比较落后,还未形成一个有效、快捷的市场销售体系,要想做到电影院线式的团购还需要一个过程。”燕兵说。
表示,2006起甘肃开始了文化体制改革,把原先事业性质的文艺院团逐步转变为企业性质,到2012年6月甘肃省直属文艺院团全部按要求完成转企改制。在这种情况下,文艺院团要想可持续发展,让老百姓愿意自掏腰包消费文化产品,就必须不断健全演艺市场营销体系,改进运营手段。
此外,为提高文艺院团发展合力和竞争力,包括兰州、重庆、西安等在内的多个西部地区“抱团”发展的模式兴起,成立了演艺集团。燕兵说,演艺集团把原来分散的重复资源以现代企业的运行结构整合起来,把单打独斗变成联合发展,“这也是院团发展和文化市场繁荣的趋势。”2009年,西安秦腔剧院由4家秦腔剧团合并组成,仅2011年上半年就实现营业收入1900多万元。
记者了解到,转企之后的院团面临很多市场考验,他们希望政府能完善惠民演出的补贴机制,以降低票价,让老百姓在除了艺术节的平常时段也能欣赏到物美价廉的演出。
|
|